学术导读|子宫内膜癌分型研究进展
学术导读|子宫内膜癌分型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约7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就诊时为早期,其5年总生存率为74%~91%;而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66%和20%~26%。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相同期别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距较大,仅靠分期无法较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合理的分型,对于挖掘潜在的临床价值意义重大。王建六(医院)等指出,传统的Bokhman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型为子宫内膜癌研究提供了框架,尤其是相关分子学特征的研究,但其局限性也日益突出。传统分型子宫内膜癌的传统分型包括Bokhman分型和WHO组织学分型。Bokhman分型中的Ⅰ型癌患者体内雌激素过多、肥胖、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增生,病理分化程度为中或高分化,预后较好;Ⅱ型癌常见于非肥胖女性,无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子宫内膜萎缩,病理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预后差。分子分型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为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已在临床成功应用分子分型的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白血病、肺癌及胰腺癌,实现了个体化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研究中心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个基因组型:(1)POLE基因突变型;(2)MSI高突变型,通常有MLH1基因的甲基化;(3)低拷贝数型;(4)高拷贝数型。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分型方法使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有了重新认识,了解不同分型间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全文刊登于年第6期《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上一篇文章: 子宫内膜评估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必选? 下一篇文章: 彻底说清楚——子宫内膜异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cs/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