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宫器对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来
唐郢教授
主任医师,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妇幼微创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后备人选,医师协会重庆市妇产科分会委员,《重庆医学》杂志审稿专家。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宫颈癌的综合治疗及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
基于S.GueliAlletti1,E.Perrone1,C.Fedele1,等的一项评估举宫器在低风险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机器人子宫切除术中影响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ROMANHY试验(NCT:)这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低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微创(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分期时举宫器在肿瘤和围手术期结局方面的作用。根据是否使用举宫器,入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2个组:使用组(A组)、不使用组(B组)。共招募例患者,其中A组78人,B组76人,腹腔镜分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O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而机器人手术组没有差异。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EBL)更低(P=0.)。中位随访38.7个月,两组患者在OS、DFS及复发次数方面没有差异。在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中使用举宫器对DFS并没有影响。结论:低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机器人分期手术时使用举宫器对围手术期及肿瘤结局没有影响。该研究是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一致,手术方式也一致,结论是无论是腹腔镜还是机器人入路,是否使用举宫器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无影响,这一结论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在低风险子宫内膜癌中使用举宫器是安全的。但这一研究未将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所以无法判断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谁更占优势,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庆市妇产科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重庆大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的医护队伍,拥有妇瘤专科医护人员余人。拥有国际妇癌联盟(IGCS)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及国家一二级协会上百名任职等。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二级教授、重庆市医学首席专家、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重庆市人社局首席专家工作室肿瘤学首席专家。本中心现拥有四个病区,开放床位张,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年住院万人余次,恶性肿瘤占比近80%,年手术量余台,其中III、IV级手术占75%以上。
本中心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牵头制定妇科肿瘤临床路径和诊治规范,充分利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创新临床研究,实施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和综合化,始终以提升患者预后作为首要目标,妇科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居国内领先水平。
本中心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10余年。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了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获批妇科恶性肿瘤MDT示范单位。本中心常规开展良性肿瘤微创及单孔手术、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诊治、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减瘤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外阴癌根治术、三维后装,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复发性宫颈癌中心病灶切除、盆腔廓清术、复发性卵巢癌再次减瘤术、外阴癌根治及整形术、复发性肿瘤挽救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基因检测及妇科恶性肿瘤遗传咨询等。
本中心拥有最新三维后装机、达芬奇XI、TOMO、荧光/3D/高清腹腔镜、宫腔镜、爱尔博外科工作站、热灌注治疗仪、超声刀、血管闭合系统、光学-电子阴道镜、锐扶刀、LEEP刀、海扶治疗仪、高危型HPV检测仪及多种妇科专科设备,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如达芬奇XI、PET-CT、MRI、排螺旋CT、旋转调强直线加速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进行妇科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本中心开展临床药物试验20余年,并获批妇科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示范中心。年作为国内数家中心之一参与了国际多中心SOLO1、SOLO2临床研究。目前本中心在研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60余项,为患者提供更多个体化选择,以优化治疗路径、提升预后、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
本中心目前牵头或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数十项,主编并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SCI及高质量论文百余篇,接收并培养妇科肿瘤专科医生数十名,形成了完整的妇科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体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cs/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