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是如何认识月经的周期性变化的
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的改变并产生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激素周期性的作用引起的,可分为4期:
(1)增生期:约在月经周期第5-14天,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变厚、腺体增多而弯曲;间质增生变为致密;内膜血管增生呈螺旋状。
(2)分泌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5-23天,相当于排卵后黄体成熟阶段。黄体
产生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子宫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扩大、弯曲,并出现分泌现象。间质疏松水肿、血管也急速增长,更加弯曲,内膜松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宜于受精卵的种植和发育。
(3)月经前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黄体退化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很快下降,间质水肿消失而变为致密,血管受挤压而弯曲,使血流淤滞。在来月经前4-24小时,内膜血管呈痉挛性收缩,使内膜缺血坏死,血管收缩后又舒张,以致破裂出血,在内膜层形成分散的小血肿,使内膜剥脱而出血,即为月经来潮。
(4)月经期:约为月经周期的第1-4天,此时内膜功能层形成分散的小血肿,使内膜成片状活小块状剥脱,随血液一起排出。在临床上,一般将月经来潮作为下一周的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hl/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