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自然流产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宫腔以外。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和生育能力低下。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流产是否有关尚无定论。法国笛卡尔大学妇产科的Santulli教授开展了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研究对象为年1月至年3医院进行妇科良性肿瘤手术的患者。
通过术中全面探查盆腹腔,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例为对照组。将既往有妊娠史的女性纳入研究,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有例,对照组为例。术前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资料术前至少有一次妊娠史女性的资料。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早孕期不同类型、不同次数的妊娠结局关系,并根据既往不孕史、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名女性共有次妊娠,对照组的名女性共有次妊娠。研究组的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1%,95%CI[23.9–34.3]vs19.4%,95%CI[16.1–22.7];P0.01)。
在既往没有不孕症的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产率是20%,对照组为12%(P=0.);有不孕症病史的患者中,流产率分别为:53%vs30%,(P0.)。既往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及有无宫腔镜手术史对于流产率的统计学研究没有差异。
同时,rAFSI-II与rAFSIII-IV流产率相同。但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整体流产率高于对照组(I–II级:28.8%,95%CI[21.9–35.8],III–IV级:29.3%,95%CI[21.7–36.9],对照组:19.4%,95%CI[16.1–22.7];P0.01)。
依据手术类型来分,流产率最高的为浅表型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37.9%,95%CI[25.4–50.5])、次之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MA:26.9%,95%CI[16.3–37.6]),最后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27.2%,95%CI[20.4–34.0]),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
通过泊松分析,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流产风险是1.7(95%CI[1.34–2.16])。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显著地增加自然流产率。医院生殖中心韩明
鹿群校对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hl/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