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多基因检测常见问题答疑王者训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率约11~19/万,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其发病机制主要为KIT/PDGFRA基因的获得性突变,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GIST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进程。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其他少见的分子驱动因素如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缺失、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基因突变等也逐渐被发现。以伊马替尼(格列卫,Imatinib)为代表靶向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在GIST的治疗中取得了卓越的治疗疗效,GIST也已成为精准医疗时代下实体肿瘤靶向治疗的典范。
今天,小编针对胃肠间质瘤多基因检测过程中遇到的16个常见问题进行答疑,以供大家参考。后续小编将会继续整理更新,敬请期待!
问题
Q1:什么是胃肠间质瘤,其发病率如何?
Q2:CSCO指南推荐GIST患者检测哪些基因?
Q3:其他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GIST患者检测哪些基因?
Q4:SDHA/B/C/D基因胚系变异,是否提示GIST遗传风险?
Q5:NF1基因胚系变异,是否提示GIST遗传风险
Q6:GIST患者新辅助治疗,是否需要多基因检测?
Q7:GIST患者辅助治疗,是否需要多基因检测?
Q8:晚期初治患者,是否需要多基因检测?
Q9:伊马替尼耐药后患者,是否需要多基因检测?
Q10:SDHA/B/C/D变异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Q11:KRAS/NRAS基因变异检测临床意义是什么?
Q12:BRAF变异患者,靶向治疗能否获益?
Q13:NTRK1/2/3融合变异患者,靶向治疗能否获益?
Q14:FGFR1融合变异患者,靶向治疗能否获益?
Q15:血液样本,是否可以用于GIST患者基因检测?
Q16:胃肠间质瘤患者,适用哪些基因检测产品?
答疑
绘真医学实体瘤、基因检测套餐以及KIT+PDGFRA基因突变检测是面向胃肠间质瘤患者精准用药需求,依托高通量测序(NGS)、Sanger的检测产品,检测涵盖文中所提到的胃肠间质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全面指导胃肠间质瘤靶向、免疫及化疗药物预测,辅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往期推荐
●二代测序(NGS)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
●癌症靶向治疗
●“绘”解读,“真”报告
1例头颈癌患者检出NTRK融合变异,提示恩曲替尼等靶药治疗可能获益
●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MSI-H/dMMR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绘真医学坐落于美丽的金鸡湖畔,处于被称为中国“生物硅谷”的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中心,依托国外顶尖学府归国科学家团队建立起先进的检测与研发平台,配备有国际顶级的软硬件设施、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旗下设立苏州绘真医学检验实验室与北京昌科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苏州和北京分别拥有平米和平米的临床检测与研发大楼、百余名检测研发人员及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全面开展肿瘤、感染性疾病、遗传及代谢性疾病检测,与卫生、医院开展广泛合作。
我司具有临床基因扩增资质、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拥有国外顶尖学府原研专利授权及国外授权专利共计6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3项,合计国内授权专利46项,申请受理中专利85项,并以满分成绩通过年卫健委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和年美国CAP权威室间质评(NGSST-A、NGSST-B)。
使命:“智慧赋予希望”!
愿景:“描绘本真,健康护航”!
更多产品,欢迎点击绘真医学网站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dzz/1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