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二
1结果仅显示所取组织为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提示无卵巢功能紊乱或其他病理性改变。
2查见绒毛组织和/或滋养细胞(不全流产往往退变坏死),提示宫内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比如水泡状胎块,往往需要免疫组化辅助诊断。
退变的绒毛组织
3子宫内膜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肿瘤性病变。
4子宫内膜增生症:该病变病因复杂,主要原因是高雌激素状态。其传统分类(年)根据结构与细胞双重标准,分为四个等级: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简单性不典型增生、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该分类中组织结构分类的临床意义受到了质疑,研究表明虽然腺体拥挤复杂(组织结构异常)的严重程度增加时进展为癌的可能性有增加趋势,但这些特点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诊断重复性低,于年WHO提出了新的分类,将内膜增生简化为无不典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两个级别:
(1)良性增生
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或无不典型增生是指内膜腺体过度增殖,大小与形态不规则,腺体在间质中的比例超过正常增殖期,但无明显的细胞学不典型性。其在病变早期可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据文献报道,1~3%的良性增生的患者在没有治疗的前提下会转变为高分化内膜样癌,风险显著低于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无不典型增生
(2)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EIN)
指伴有细胞不典型的内膜上皮增生,腺体显示单克隆性增生的特征,表现为腺体拥挤密集,排列复杂,结构紊乱,基因学发生改变,与内膜样癌关系密切,合并癌或在诊断后1年内发生癌的比例高达30%。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5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包括多种组织学类型,大多数为内膜样癌及其变异类型,非内膜样癌主要为浆液性。需要说明的是,不典型增生/EIN与高分化内膜样癌代表了一种疾病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在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分子改变等多方面都有重叠,诊断常常出现困难,尤其是在诊刮标本中。
子宫内膜样癌
综上子宫内膜病理性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但有时因为活检标本有限,或标本取样时因电切或挤压变形造成人工假象,或未提供充足的临床病史(比如月经史、服药史),也会造成诊断困难,因此需要患者、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密切协作和良好沟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dzz/1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