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和受精卵它们为什么会分手
内膜:“你要离开?”
受精卵:“嗯!”
内膜:“是我不好么?”
受精卵:“你很温暖体贴,但是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内膜:“你需要什么?我给你。”
受精卵:“不,你给不了,你看,跟你在一起后,我的皮肤开始皱缩、干裂,这样我会慢慢死去。”
沉默……
内膜:“我需要怎么做你才能不会死去?”
受精卵:“这不是你来决定的!”
沉默……
内膜:“下一次,我会留住你”
…………
可能是环境,可能是疾病,可能是心理,当然也可能是多重因素,让本就应该在一起的它们,只能潸然泪下,目送对方的远离。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本身不易,在经历“长途的奔波”来到子宫后,与子宫内膜有了肌肤之亲,在内膜的陪伴下,受精卵开始茁壮的成长,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呱呱坠地。这是多么美丽的过程,多么美满的结局。
但现实是残酷的:
本以为质量的受精卵不会流失,但你却忘记了子宫内膜的发育。
本以为内膜的发育的正常,却迎来受精卵的质量不好。
本以为两者都没问题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排斥。
最终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不孕!
而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子宫内膜如何影响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成功植入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
(1)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
(2)同步发育的受精卵;
(3)母体与受精卵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什么子宫内膜容受性呢?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对受精卵的接受程度!临床上,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定向定位、黏附连接、侵入。
什么时候的才能成功建立这种关系呢?是随时吗?No!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当卵子排出后的4—8天时,子宫内膜环境才是最佳状态,子宫内膜与受精卵的容性才能成功的建立。但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内源性激素对子宫内膜的生理性调节作用,导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受体和相关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影响着床期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降低妊娠率。因此,如何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环节,而能够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4种:
(1)子宫内膜的厚度:
自然月经周期随着卵泡生长,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内膜不断增厚,当卵泡达到成熟时,内膜厚度一般可达8-13mm。资料表明,在自然孕育中,内膜厚度至少要达到某一最小值(该最小内膜厚度范围在5-8mm间)才能保证受精卵着床成功。
(2)子宫内膜的类型:
目前子宫内膜的形态主要分为三型:A型为三线型子宫内膜,外层和中部强回声,内层为低回声,宫腔中线回声明显;B型为弱三线型,宫腔中线回声不明显;C型为均匀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内膜的三种形态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月经阶段的内膜的不同影像学表现。但是若子宫内膜上出现强回声区域或回声不均匀,大家需要高度怀疑内膜上存在息肉,应先行宫腔镜确诊,待排除息肉或摘除息肉再行孕育。
(3)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参数:
最常用的指标是血流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目前认为PI和RI过高说因子宫的血流阻力增高,子宫血流减少,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PI和RI是有效地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4)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
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降钙素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表达高峰的时间与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高度一致,众多研究也证实这些生物活性分子的表达与受精卵着床直接相关,但是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证实。
治疗方式包括激素调节、抗凝剂的使用和中医中药等药物干预,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个体性、周期性、评价与治疗相结合的特点,但是正确的评价是治疗的基础。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ys/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