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治疗与子宫内膜癌风险系统性回顾
背景:早在年,研究者即发现应用无抵抗的雌激素增加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EC)风险,且风险程度与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直接相关。但在年11月发布的NICE绝经激素治疗指南中并未提及该风险。
研究目标:根据EC风险评估绝经后女性单用雌激素、应用雌孕激素联合以及替勃龙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研究方案: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获得关于绝经后有子宫的女性应用一年以上雌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或替勃龙治疗的研究文献共篇。受试者与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相比较评估罹患EC的相对风险(RR)、危害比(HR)和比值比(OR)。
研究结果:最终纳入28项研究。14项研究受试者单用雌激素,结果均显示EC风险明显增加,总结RR为2.3(95%CI:2.1-2.5)。应用该方案持续10年以上RR可达9.5。EC风险可持续至停止雌激素治疗后5年以上。部分学者认为阴道应用雌激素EC风险低,但Morch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风险亦增加(RR1.96,95%CI1.77-2.17)。
10项研究中受试者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各治疗方案EC风险不同:无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性联合治疗存在风险,并有三项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贯续性联合治疗对子宫内膜无保护作用,三项研究结果显示增加EC风险。因此连续性方案安全性更高,其是否有子宫内膜保护作用尚存在争议,但根据WHI年一项临床研究结果使用连续性方案5.6年后实验组的EC发病率为0.06%,而安慰剂对照组为0.07%,结果支持连续性治疗至少不增加EC风险的结论。
使用微粒化黄体酮EC风险增加,其他种类的孕激素风险无差异。若使用微粒化黄体酮即便是采用雌孕激素连续性联合治疗方案EC风险亦明显增加。
使用替勃龙EC风险增加,且风险与使用时间正相关。
下图为各研究中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方案的子宫内膜癌风险。
结论:应用无抗拮的雌激素、替勃龙和雌孕激素贯续性治疗方案时间未超过5年即可增加EC风险。应用雌孕激素连续性联合治疗超过10年似乎仍不增加EC风险,但若使用微粒化黄体酮风险可能增加。
译者评论:看来MHT的内膜癌风险远没有“孕激素拮抗保护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么简单的一言以蔽之,这篇文章中我们获得了很多有用数据。不过对于NICE指南中竟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有些意外和纳闷。
文献引自:Sj?grenLL,M?rchLS,L?kkegaardE.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andtheriskofendometrialcancer:Asystematicreview.Maturitas.;91:25-35.
赞赏
人赞赏
鐧界櫆椋庣敤浠涔堣嵂鑶忔摝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ys/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