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请注意
女性其实是个矛盾体,绝经太早,担心过早衰老;绝经了又要补充激素,整天提心吊胆。因此有人很羡慕那些绝经晚的女性,号称“绝经晚一年,寿命多三年”,果真如此吗?其实晚绝经未必就是好事,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之一就是52岁以后仍未绝经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排在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的病灶生长于宫腔,似腐肉样,表面有丰富的血管,容易造成出血。
??????
一
子宫内膜癌有什么信号和表现呢?
1子宫出血
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
2
阴道排液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
3
疼痛
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
4
腹部包块
早期内膜癌一般不能触及腹部包块。如果内膜癌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或晚期发生宫腔积脓、转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块,可能在腹部触及包块。
5
其他
肿瘤晚期病灶浸润压迫髂血管可引起同侧下肢水肿疼痛;病灶浸润压迫输尿管引起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导致肾萎缩;持续出血可导致继发贫血;长期肿瘤消耗可导致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二
哪人群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01超重
肥胖会明显增加患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
02
未孕
未孕者比生过一个小孩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特别是因不排卵所致的不孕,因持续受雌激素的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和调节,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
03
晚绝经
52岁以后绝经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会增高2.5倍,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的妇女发生内膜癌的危险会增加4倍。
04
糖尿病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相比正常人增加2.8倍。
05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比血压正常者增加1.5倍。
06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不排卵,会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从而使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增加。
07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能产生较多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可长期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08
外源性雌激素的应用
长期、持续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持续作用有直接联系,长期不排卵是引起
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育、超重15%、绝经晚于52岁,同时具有这三种危险因素者,是患病高危人群。
三
哪些检查可以诊断子宫内膜癌?
B超检查
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匀或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其诊断符合率达80%以
上。
诊断性刮宫
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不仅可以明确是否为癌,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还可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变范围,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较早期的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
四
子宫内膜癌如何治疗?
子宫内膜癌一经确诊,就要积极治疗,属于治疗效果较好的妇科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及时治疗后,能够长期存活。医生圈中有这样的玩笑说法:如果女性在一生之中非要在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中选择一种癌,最好选择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01
手术
由于目前子宫内膜癌诊断时多为早期,因此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在于全面分期和切除肿瘤。
02
放疗
并不是所有子宫内膜癌都适合于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极度肥胖或者有多种内科疾病不适合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使用放射治疗。对手术后发现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也需要辅助放疗,但这都需要由专业医生决定。
03
化疗
很少单独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多用于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等;或是复发、晚期病例;或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
04
内分泌治疗
对于一些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或者经过手术和放疗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用孕激素进行内分泌治疗。
五
治疗效果如何呢?
患者朋友会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hl/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