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分子特征二
前面提到有相关研究发现ECCC与I型内膜癌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基因改变,主要如下:
1.PTEN突变
PTEN突变被认为是I型内膜癌最早发生的改变之一,能解释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最终发展成癌的过程。41%的I型内膜癌中发生PTEN突变,70%的I型内膜癌中发生PTEN缺失。ECCC中,高达81.3%发生PTEN缺失,与I型内膜癌接近,其中杂合性缺失仅占6.3%,提示ECCC中PTEN缺失可能是杂合性缺失之外的其他机制所导致。
2.DNAMMR基因缺乏
DNAMMR基因缺陷是I型内膜癌的标志性改变。子宫内膜样癌中MMR缺失率为22%~41%,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癌中MMR缺失率分别为19%~29%和0%。有研究认为,DNAMMR蛋白表达差异造成免疫浸润的改变,78%(25/32)的ECCC患者出现典型特征,即淋巴浆细胞炎症反应,19%(6/32)的患者具有肿瘤周围和(或)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富集MMR缺乏的ECCC结局较好,目前认为DNAMMR基因缺陷是ECCC有利的预后因素,但这种预后差异是由于肿瘤生物学的内在差异,还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不同反应,仍存争议。
3.ARID1A表达缺失
ARID1A蛋白表达的缺失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无关。在ECCC中,ARID1A蛋白表达的缺失率为14%~29%,在腺癌缺失率为26%,但在浆液性癌中未发现ARID1A缺失,提示ECCC与I型内膜癌更为接近。目前已将免疫疗法作为超突变患者可能的治疗方法。一方面,EZH2抑制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另一方面,ARID1A突变的ECCC可能对PI3K/Akt途径的靶向药物敏感。目前,一项将奥拉帕尼与AKT抑制剂AZD结合用于治疗ARID1A突变的高级别肿瘤的临床试验(NCT)正在招募受试者。
4.PIK3AC突变
临床研究证明,PIK3AC突变很少出现在癌前疾病中,多发生于中晚期癌症患者,主要与肿瘤的侵袭相关,有促进癌前疾病恶性转化的可能。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IK3CA突变多见于浆液性癌。研究发现,36%的内膜样癌中发生PIK3A突变,18.8%~36%的ECCC发生PIK3CA变异,这与I型内膜癌更接近,提示其侵袭与子宫内膜样癌类似,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王婧元,戴一博,王志启,等.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分子特征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8(0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hl/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