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日记不要忽略流产的祸手子宫腺肌病
杨帆门诊日记
天天看门诊,经常有遗憾,今日病例就是典型的遗憾案例!
详细介绍如下:
病情介绍
陶女士,34岁,丈夫34岁;结婚6年;
年怀孕5个月时因“羊水破裂”→导致流产和清宫,当时查出“子宫腺肌病”;
年再次怀孕3个月,不幸的是——出现了胎停,最终给予刮宫;
年左宫角妊娠→左输卵管切除;
年1月造影显示:右输卵管粘连;
年9月,宫腔镜下行子宫腔粘连分离术;
年10月,取卵11枚→有效胚胎7枚→培养出2枚囊胚→移植后→未孕;
年8月取卵5枚(二代试管婴儿)→培养2枚囊胚;
9.年8月23日起注射药物3针控制“子宫腺肌病”;
10.年12月4日,B超显示子宫腺肌病,子宫大小8.5x8.8x8.8cm(正常子宫3x5x7cm);
11.陶女士准备放置冷冻胚胎;
12.陶女士因为内膜的准备没有达标过来就诊,希望得到改善内膜的方法,然后再放置2枚囊胚。
我的思考
1
考虑到陶女士的“子宫腺肌病”比较严重,子宫大小比正常的大很多,即正常类似于鸡蛋,而陶女士的子宫相当于男人的一个拳头大小;
2
什么是"子宫腺肌病"病灶?
又称“子宫腺肌症”,指子宫内膜进入了子宫肌层壁内,相当于沙子进入鸡蛋的蛋白内,使得本来有弹性的子宫壁变成了较硬、没有弹性的子宫,因此容易造成流产或早产,导致不易怀孕成功。
陶女士的2次流产很可能与子宫的腺肌症病灶有关。
3
建议陶女士再继续用药3针,即达菲林,每隔28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针;
4
再注射3针的好处是:可以继续抑制“子宫腺肌病”病灶,期待子宫缩小,甚至恢复到正常,后者将有利于“囊胚宝宝”的着床。
当然陶女士需要忍受药物的副作用,即类似更年期的症状。
治疗方案
1、陶女士经过与家人的慎重考虑后,同意了我的方案;
2、即给予陶女士继续长效针剂的治疗,可以间隔28—35天1次;
3、注射3针完毕后,再考虑用人工周期的方案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然后再放置胚胎。
案例思考
陶女士,年怀孕流产,查出“子宫腺肌病”时应该重视;
子宫是孕育宝宝的“皇宫”,子宫的疾病将会影响怀孕宝宝的命运,造成流产或早产!
希望女性的“子宫腺肌病”,能够引起需要生育的病友们的高度重视!
注: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dzz/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