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里面的不速之客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病,是指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增生,由内膜腺体、厚壁血管及间质构成,形成带蒂肉质瘤体,突向宫腔。息肉的本质上不是肿瘤。

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不清,可能和子宫内膜慢性炎症及局部高雌激素环境有关。其发展的高危因素包括子宫内膜慢性炎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他莫昔芬的长期使用。反复宫腔操作、流产及宫内节育器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较高,这与操作过程中激活炎症反应有关。

很多子宫息肉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经常在体检时发现(和子宫肌瘤有一拼)。对于有表现的息肉,本病主要的表现就是异常(包括绝经后)子宫出血以及不孕。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紊乱、性交出血或经间出血。

症状与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无相关性。绝经前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中10-40%可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并且症状轻重与息肉的数量、直径及位置有关。

虽然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并不常见,但最新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恶变几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那么子宫内膜息肉到底需不需要处理?又该如何处理呢?

由于大多数息肉是不会发生恶变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不加干预的期待疗法。研究显示约25%息肉可自发消退,并且与长度大于10毫米息肉相比,较小的息肉更容易消退。绝经后无症状息肉是不太可能恶变的,与患者讨论并告知后,可以选择观察保守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治疗?

1、出现明显的月经延长、月经量过多;

2、宫腔内赘生物无法完全排除恶性时,建议手术治疗;

3、有生育要求者,如果息肉较大,直径超过10毫米,建议手术后再试孕,可以提高受孕机会。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选择什么治疗更好?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有限。虽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作为宫腔镜切除术前辅助治疗,但这必须考虑药物成本、其副作用及单独切除手术的优缺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数据支持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使用某些类型的激素治疗可能对息肉形成起到预防作用。据报道称服用他莫昔芬妇女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

研究证明,刮宫的子宫息肉去除率仅为8%,而通过息肉钳的去除率可以提高到45%。通过盲刮去除子宫内膜疾病的成功率少于50%,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去除是不完全的。当宫腔镜治疗可行时,盲目刮宫不应该作为诊断或治疗性干预措施。

所以,宫腔镜电切术就隆重登场了!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宫腔镜息肉切除作为诊断和治疗性干预是有效和安全的。据报道称,与息肉钳利用视觉清除息肉相比,其可视化和直接清除是有效的并且降低了复发率。由于宫腔镜电切术不累及子宫肌层,因此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很低。

宫腔镜电切术后至少休息1周,注意观察病情变化,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2个月内可有少量阴道出血,若出血较多,及时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cs/10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