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乱来小心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48岁的L女士因“月经紊乱3+月。”医院,检查结果为子宫肌瘤。来我院门诊就诊,6月19日行诊刮,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腺癌。
第二天入住妇科住院部。患者入院时情绪低落,医护人员一直耐心疏导,给予安慰。入院后李雪云主任亲自为其行妇科检查,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术前检查、治疗方案等。入院后经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
经过3天充分的术前准备。6月23日由妇科主任李雪云主任医师、谷梅丽主任医师、李秋梅医师等在气管插管全麻+腰硬联合麻下行全子宫+附件切除+双侧漏斗韧带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盆腔粘连松解术,术程顺利,术后予预防感染、补钾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
手术的顺利让L女士的情绪有所好转,但未出的病理结果,还是让L女士有些小小的担忧。每天,李主任带领着医生进行细致的查房,护士们每天嘘寒问暖,如同亲人一样关心L女士的心理变化和生活状态。
几天后,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Ia期。李主任告诉L女士她很幸运,发现的早,治疗及时,以后只用定期复查。
图1L女士康复出院,为医护人员送上锦旗
7月6日上午,康复出院的L女士带着家人,为妇科的李雪云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送来锦旗、鲜花,表达她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妇科医生建议
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内(50~59岁)的妇女发病率最高。其中大多数是由于雌激素长期刺激,孕激素缺乏,内膜失去保护,持续增生,就会发生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对于女性健康意义重大。
易发人群
子宫内膜癌易发人群多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无排卵性功血、不孕不育、绝经延迟,或是通过外源性摄入雌激素,如保健品、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的三苯氧胺等的女性
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式为阴道B超,是无创也是最常用的。如果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内膜回声欠匀、宫腔占位(息肉、混合性团块)都属于异常发现
治疗
现有的治疗方式有孕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或早期子宫内膜样腺样腺癌患者中,符合保留生育功能的条件者,可以选择孕激素治疗,需谨记这类患者定期要行病理学检查。因此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内膜癌,现在已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保子宫,辅助其生殖促生育。
子宫内膜癌早期5年的生存率可达80%~90%。因此,子宫内膜癌早发现、早诊治、预后好,平时应重视“月经紊乱”和绝经后阴道流血,为健康保驾护航。
妇科24小时-
医院服务号上线
▼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dwh/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