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所致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引起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厚,厚度3~25mm不等,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平坦或息肉状突起,可伴有水肿,切面有时可见扩张的腺体形成的囊隙。镜检按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不同分为单纯型、腺囊型、腺瘤型或不典型性四类。1.单纯型:轻度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体增生、分布不均匀,间质致密,可有不规则的水肿区。2.腺囊型:腺体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小囊状。3.腺瘤型:腺体高度增生,向腔内成芽胞状突起。4.不典型增生:出现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此型视为癌前病变。最常见症状为不规则子宫出血,闭经后持续子宫出血,月经过频或月经周期紊乱,经期缩短或明显延长,月经量增多,伴贫血症状。妇科检查子宫轻度增大、饱满,可伴有卵巢轻度增大。基础体温为单相型。1.二维超声表现(1)子宫内膜增厚:内膜厚度明显超过标准,即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2mm,绝经期妇女内膜厚度超过5mm,子宫大小、肌层回声正常。(2)子宫内膜回声特点:可表现为均匀回声、多小囊状回声和不均质斑块状回声。单纯型增生过长内膜回声多呈均匀高回声,在子宫矢状切面上呈梭形,见图9-3-1;腺囊型增生过长内膜内散在小囊状或筛孔状无回声暗区,暗区可大小相等排列整齐,亦可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蜂窝状,见图9-3-2、图9-3-3,无回声区多为扩张的腺体;不典型增生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可见斑状增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见图9-3-4。(3)内膜基底层回声:基底层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晰,内膜外形轮廓规整,内膜周边有时可见低回声晕,是内膜与肌壁的连接带。(4)多数伴有单侧或双侧卵巢增大或卵巢内潴留囊肿。(5)因乳腺癌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雌激素拮抗剂的病例,常常出现内膜过度增生,有时内膜异常增厚,回声不均质,类似内膜癌改变,见图9-3-5,需结合病史和彩超表现鉴别。但临床有怀疑时仍需进行诊断性刮宫。2.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轻度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或偶见星状血流信号,难以探测到血流频谱,但重度增殖时,可见内膜内有条状血流信号,可记录到中等阻力动脉频谱,RI值在0.50左右,见图9-3-6、图9-3-7。
图9-3-1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声像
图9-3-2囊腺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声像(1)
图9-3-3囊腺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声像(2)
图9-3-4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声像
图9-3-5他莫昔芬治疗后内膜增生过长并宫腔积血
图9-3-6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血流分布
图9-3-7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血流频谱
(1)子宫内膜息肉:病灶呈团状、水滴状,内膜形态不对称或宫腔线偏移。内膜息肉样增生过长与内膜多发息肉鉴别困难。(2)子宫内膜癌:鉴别要点一是内膜回声不均匀、杂乱,内膜形态、轮廓不规整,二是内膜基底线回声模糊,内膜周边的低回声晕(结合带)中断、模糊或消失,肌层受累时可显示内膜与肌层局部或全部分界不清,彩超显示病灶内及肌层受累区容易检测出异常低阻力动脉型血流频谱,RI0.4。但早期癌变难以鉴别,需结合诊刮病理检查。注意:超声诊断内膜增生过长需结合临床表现,因为部分正常内膜在月经后期也可以较厚,且回声欠均匀,如果月经量正常,不应轻易下诊断。彩超在鉴别良、恶性内膜病变方面有一定帮助,但是最后确诊需靠诊刮病理检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dwh/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