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二

拓展阅读:

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防治暨生殖道微生态检验与临床线上课程正式上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专家共识

医学图解——如何选择最适合我的HPV疫苗?

黄体支持及孕激素补充(一)

迷路的宝宝——异位妊娠

干货分享,最全男性生殖健康科普,影响你生育能力十大因素?

切记:性激素六项不同时间检查,意义大不同

生殖能力的杀手

2.年龄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中国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55岁。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时间在15年以内。日本将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应用于绝经后人群的子宫内膜癌筛查,并纳入老年人保健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在内的研究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对风险为2-3。

3.绝经及初潮因素

女性≥52岁未绝经者称为延迟绝经,延迟绝经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49岁之前绝经者增加2.4倍,为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延迟绝经患者无排卵性月经周期缺少孕激素的作用,延长了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作用时间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12岁或12岁以后初潮者患癌机会少于更年轻者,相对风险度为1.5-2,但不意味着初潮年龄越晚发病危险越低。初潮早与绝经晚均接受雌激素刺激的机会增多,且均与排卵异常有关。

4.孕育因素

有研究显示,未孕者至少比生过一个孩子的人群增加2-3倍的危险性。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孕育问题伴随的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增加仅仅局限于那些患有不孕的妇女,与没有生育问题的妇女相比,诊断过不孕症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1.7;而由于卵巢问题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4.1,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孕症患者尤其是无排卵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会增加的原因,显然因持续雌激素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节,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

5.绝经激素治疗(MHT)

单独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增加10-20倍,但若联合孕激素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曾用过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即使之后改用孕激素联合治疗仍存在高风险。

6.三苯氧胺

三苯氧胺(TAM)又名他莫昔芬,为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广泛应用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TAM作为一种选择性受体调节剂,在不同靶器官其作用不同,在乳腺中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但在子宫内膜中具有弱雌激素作用。应用TAM者与未应用者相比,发生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度为1.7-3.6,故建议常规进行筛查。

参考文献:杨曦,马珂,吴成.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妇产科杂志,,31(7):-.

来源: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特此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cs/8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