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或可预防子宫内膜癌最少30年
尽人皆知,口服避孕药(Oralcontraceptives,OC)可下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但是其保护作用是不是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在停药后可持续多久尚不明确。
为了明确OC对内膜癌的保护作用,牛津大学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研究合作组进行了一项包括了名子宫内膜癌女性的meta分析,并将其结果发表于TheLancetOncology上。
该研究合作组成立于年,通过搜索、挑选,终究收纳了36个研究,其中包括15个前瞻性研究、11个回顾性研究(人群对比)、10个回顾性研究(病例对比);大部分来自欧洲和北美,3个来自亚洲,1个澳大利亚,1个南非和1个多中心研究。
在该项研究中,病例组包括名无其他癌症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比组包括名无癌症史且具有正常子宫的女性。根据研究类型、年龄、产次、BMI、吸烟史、酗酒史、绝经后激素补充史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服用和未服用OC与内膜癌的相对危险度(RR)。
在病例组和对比组分别有例(35%)和例(39%)患者曾服用过OC,平均服用时间分别为3年(IQR)和4.4年(IQR)。相对而言,亚洲人群的整体OC使用率(8%)低于欧洲和北美(45%)。
所有内膜癌患者被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3岁(IQR),平均时间年(IQR-),其中人(3%)是在45岁之前被诊断,人(14%)在岁,人(41%)在岁,人(42%)65岁以上被诊断出来。
总的来说,服用OC女性患内膜癌的风险低于从未服用者,并且服用时间越长,患内膜癌的风险越低,服用5年RR为0.76,年RR为0.52,经年龄和研究类型分类后统计结果类似;种族、教育水平、初产年龄、末次产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月经周期、内膜癌家族史会影响RR下降0.01或更少;60岁之前诊断RR0.71,60岁以后RR0.79;此结果并不受BMI、产次、绝经后激素补充、月经周期、吸烟史、酗酒史、初潮年龄、种族的影响。
许多女性在被诊断为内膜癌之前就已停用OC(平均时间29年),数据显示,延续服用OC时间越长,内膜癌的危险性越低,并且这1作用可持续至停药30年以后。
在例有详细服用OC记录的内膜癌患者中,在s有半年的OC服用史的女性有(43%),而s唯一(5%)。s、s、s延续服用OC5年的RR并没有区分,虽然初期OC中雌激素剂量较高,不同年龄开始服用或停用RR之间也没有异质性。
但是,有数据表明RR与内膜癌的分型有关,相对未服用者,服药者RR0.69,I型与II型之间没有区分;而与赘瘤的关系更微弱,也就是说OC对子宫赘瘤的保护作用较弱。
另外,在经济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未服用、服用5年、10年、15年的女性在岁期间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2.3%,1.7%,1.3%,1.0%,这说明延续服用OC年的女性可下降一半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在年轻女性中服用OC者内膜癌发病率较低,但是老年人中(岁)依然很高,此年龄段中曾使用避孕药的人群正在急剧增长,从s的发病率到如今的约75%几乎没有急剧上升,因此推测,OC在过去50年保护了约40万女性免受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并将在接下来10年里保护约20万女性。
总之,口服OC对女性预防子宫内膜癌是明确的保护因素,并且延续服用时间越长,患内膜癌的风险越低,其保护作用在停止服药后30年仍可持续,其保护作用与其中雌激素含量无关,与个体情况也无关,如产次、肥胖、月经周期、绝经后激素补充等。(来源:丁香园)
合一康深圳总部
-
传真:-
址: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oohkt.com/wacs/807.html